紡拓會LOGO

用服務

類查詢
即時訊息
字級切換

製造商必須重塑供應鏈才能在新冠肺炎中求存

2020/07/07
新研究表明,倘若製造商想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下求存且業績昌盛,就必須重塑和改造全球供應鏈或全球生產網絡(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PN)。
 
根據新冠肺炎造成的影響顯示,全球製造業目前所關切的是進行產地轉移的必要性,從中國大陸這類單一大型生產基地,轉移至布局全球的眾多小型生產設施,以降低業務風險。
 
「在設計及布局全球生產網絡時,穩定性、可靠性、彈性和可預測性」等四大重點至關重要,風險和回報必須取得平衡,並將經濟價值與價值有關的可靠性、彈性和生產地點進行一致性協調。
 
由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研究人員所進行的研究,其成果發表於《社會經濟地理雜誌》期刊上(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該報告的合著作者John Bryson教授說:「在優化全球生產網絡(GPN)和風險於全球擴散的同時,其中存在於一股真正的緊張關係。新冠肺炎造成的餘波首次觸及到每一個國家,對地球上的多數人衝擊很大。」
 
不幸的是,企業、政府和地理學家並未將2002年底SARS疫情視為開發新風險管理方法的試驗平台。全球生產網絡(GPN)和離岸生產(offshoring)伴隨著許多被人們忽略的風險。
 
「在全球的範圍內,存在一場至關重要的社會科學論證,必須自讚揚全球生產網絡作為組織形式的主導地位,轉變到一個 持續進行的關鍵重整,接受全球製造業關注需要的根本性思考。」
 
研究人員使用91家美國公司的數據資料發現,新冠肺炎的重點部分在於,最有效的全球生產網絡可在成本控制與風險間取得平衡-也就是位於核心市場的生產設施與過度依賴低成本地區設施間取得平衡。
 
他們強調,美國公司針對美中貿易戰最普遍的反應是,轉移供應所在,將供應鏈自中國大陸移出往低成本國家發展。但是,新冠肺炎的影響讓企業著手制定應對供應鏈中斷的策略-規模較大的企業著手建立區域性供應鏈,更偏重於小規模企業持有的技術,並著重效率和彈性。
 
Bryson補充道:「全球化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但透過經濟、政治、文化和環境變遷,新冠肺炎已經引出人與地方相互聯繫增加導致風險產生。」
 
「關於全球生產網絡設計現有的思維取決於成本最小化並實現了經濟“價值”最大化,而不是在利潤與降低風險之間取得平衡-這是一個必須改變的高風險作法。我們必續重塑全球化議題的討論,偏向於深化全球化有關的利益和風險主題。」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