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拓會LOGO

用服務

類查詢
即時訊息
字級切換

美發動貿易戰歷史,臺灣紡織半導體趁勢崛起

2018/09/21
美國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美國歷次與他國貿易摩擦從來占不到便宜,且造就臺灣紡織和半導體業興起,這次臺灣等著擇肥而噬。孫明德參加中信房屋第3季宅指數記者會做以上表示。
 
孫明德表示,美國19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提高國外進口農產品等2萬種商品關稅,導致他國一致對抗,加重經濟大蕭條危機,被認為是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原因。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1971年要求加徵10%進口附加稅,日本和歐洲要求立即撤回,最終附加稅被廢止,日本向歐洲的出口增加,導致貿易摩擦。
 
而日美貿易摩擦從1970年開始持續到90年代,美國對日本的紡織、鋼鐵、半導體、及汽車等商品施壓,並發動制裁關稅。日本接受出口管制,於1971年簽下「纖維協定」,日本自主限制化纖製品5%、毛纖製品1%出口,有效期3年,同時擴大對美投資、開放市場等要求,而日本相關產業外移弱化,造成泡沫經濟成因之一。
 
1986年日美之間半導體協定,日本承諾自主限制出口並接受外國半導體進口。
 
孫明德指出,美國過去與他國貿易摩擦時占不了多少便宜,日美半導體協定後,美國要求日本每年進口15%半導體,美國每年調查進口比例。但美國半導體為軍用商品,不符合日本民生消費需要,因此日本將技術傳授給韓國三星及LG,由南韓進口達成15%要求,但最終美國並未因此受益,日本半導體卻開始走弱、韓廠實力快速提升。
 
孫明德說,臺灣的紡織業和半導體業也就是在1970年代和1990年代趁勢開始茁壯,奠定今天這兩大產業雄厚的基礎;而這次美國再度掀起和中國大陸的貿易戰,中國大陸打算打長期戰,拖得愈久對美國愈不利,因為歷次都是美國內部不團結,消費者發聲抗議物價過高,政府最後只好妥協而占不到便宜。
 
孫明德強調,對臺灣來說,只要美中貿易戰打得愈久,才愈能享有廠商轉單或回來臺灣生產的利多。前次造就臺灣紡織業和半導體業的興起,這次美國針對中國大陸銷美2,000億美元的化學、紡織,及食品等民生用品課稅,兩岸供應鏈關聯較深的資通訊產品比重不高,若是未來再進一步對約2,600億美元商品調高關稅,蘋果手機遭波及時,相關供應鏈的資通訊業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更蓬勃發展的產業。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