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溢達集團(Esquel group)被迫關閉2家在模里西斯(Mauritius)的工廠,原因是該公司的子企業,因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行一些行動,而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entity list),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溢達於今(2021)年7月起訴美國政府,表示其子公司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Changji Esquel Textile Co.)因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而遭受損失,該名單包括11個涉嫌在新疆侵犯人權的中國大陸實體單位,其中3個是紡織及服裝廠。
這家總部位於香港的紡織服裝製造商表示,該名單錯誤暗示昌吉溢達於中國大陸新疆地區使用強迫勞動,此一結論「與事實相矛盾」,包括:該公司已受多個世界一流的第三方獨立審計公司審查,並通過國際公認的產業標準,例如SMETA標準,這是廣受認可的社會審查形式。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今年10月6日,美國華盛頓地方法院法官Reggie B. Walton認為,溢達集團不太可能勝訴,因其未能證明美國商務部的行動超出法律規範。
溢達發言人向英國服裝採購及紡織產業新聞與分析公司Just Style表示,他們將提出上訴,並推進訴訟。
「因昌吉溢達被誤列於美國實體名單,使公司受到重大、持續和無法彌補的損害。在昌吉溢達被誤列後的第二年,損失了大半收入,總計數億美元。此情形導致模里西斯的2家工廠被迫關閉,全球超過7,000多個高品質工作崗位流失。
以下聲明將不會改變:溢達公司從未或未來也不會使用強迫勞動。我們將採取訴訟,讓昌吉溢達自名單中去除。
針對美國政府於今年7月31日的投票,我們已持續努力於與美國商務部訴訟以外的工作,以滿足所有必要條件,讓昌吉溢達自名單中移除。我們自一開始的目標,即是修正記錄並將昌吉溢達自實體名單中刪除,無論是透過美國商務部的自願行動,或是在必要時的訴訟」。
溢達於今年8月底的聲明表示,「儘管做出正向的努力」,美國商務部及該組織仍無法達成決議,因為美國政府「無法提供任何具體的時間表,以將CJE自實體名單中刪除。
與此同時,溢達遭受嚴重的、持續的和無法彌補的損害,這些損害於7月持續,甚至惡化。具體而言,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已扣留,並開始將大量自溢達中國大陸境外工廠的貨物拒之門外,這可能迫使溢達違反對客戶的承諾,並造成永久性的經濟及名譽損失,必須進行緊急處理;因此溢達別無選擇,只能重啟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