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拓會LOGO

用服務

類查詢
經貿政策
字級切換

印度政府近期研擬實施關稅或非關稅貿易措施

2020/08/11
研議適用產品清單
 
為推行「印度製造」及「自給自足」政策,印度政府近期研議對進口產品實施關稅或非關稅貿易障礙,以減少自國外進口,措施包括調高關稅、實施進口許可制、擴大邊境查驗及制定產品強制檢驗規定等。
 
為研議產品清單,目前印度商工部透過公協會徵詢產業界品項約1,173項(含石化、紡織、電子、玩具等對中國大陸進口依賴高之產品),產品清單將縮減至200至300項,並將續與財政部、石油部、紡織部、電子資訊技術部、電信部、鋼鐵部、消費者事務部等相關部會進行意見溝通協調,草案獲印度內閣同意後,將公告周知並據以實施。
 
可能涵蓋之產品範圍
 
綜整印度政府欲達政策目標及對應之可能產品範圍包括:
 
防堵中國大陸低價及劣質產品進入印度市場:自中國大陸進口且進口額低於1億美金之產品(如紡織、玩具、化學品、鋼品等),許多產品之市占率已高達90%;另部分產品因被列為「不重要進口產品」(non-essential import),已於109年2月1日印度「2020-21預算書」中公告調高關稅。
 
推動進口替代及在印度製造:產品以自中國大陸採購進口金額較高品項,如電信設備及個人電腦、太陽能面板及設備、半導體、電子零組件、鋰電池、使用於冷氣機、冰箱之壓縮機等,占印度自中國大陸進口總額的49.7%。此外,進口金額在1億至5億美元之間產品,包括有機化學、機器零組件、電機設備、機車零組件等,中國大陸的市占率平均亦達50%以上。
 
綜上,預期印度政府可能延續2020-21年預算書之貿易政策,提高上述消費性電子成品之關稅(以印度國內有能力供應為主)。推估印度政府採取關稅及非關稅貿易措施,其效果可能侷限於貿易替代效果,並無貿易創造效果,如在中國大陸之太陽面板及設備生產廠商,受歐美反傾銷及反補貼措施影響,可能促使中國大陸廠商轉移至東協國家生產,並利用東協與印度簽署之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優惠出口印度。
 
初步評估對我國廠商可能之影響
 
2019年我國對印度之出口金額為32.82億美元,占我國總出口的1%,其中塑化產品、機械、鋼鐵及紡織等為我國出口印度主要產業,印度採行關稅及非關稅措施恐不利我國廠商拓銷當地市場。
 
另一方面,倘印度調整關稅貿易政策為長期措施,因調高關稅造成本地製造廠商之原料進口成本上漲,可能迫使我國零組件廠商在品牌廠的要求下赴印度投資或調整原料供應來源,如轉由已與印度簽訂FTA之東協國家或日、韓等地供應原料。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回列表

TOP